进入年,车企们陆续公布了自己在年的成绩单。
其中,广汽埃安的成绩单格外“漂亮”:根据广汽埃安官方数据,年共计售出27.1万辆新能源车型,同比增长%。
从表面看,这个成绩足以让广汽埃安好好“吹”一番。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广州车展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喊出了“超越特斯拉”的口号;但事实上,广汽埃安销量的真实性,却有待考证。
1
消失的6万台销量
根据广汽埃安方面的数据,27.1万辆的销量成绩中,12月销量达到台,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但这其中显然有着不少“水份”。
根据杰兰路方面提供的新能源品牌在年的上险数据来看,广汽埃安在去年全年的上险量为21.39万辆。
这个数字,与埃安公布的数字之间相差近6万台的销量,这些消失的销量去哪儿了?
事实上,广汽埃安在销量上的“猫腻”一直存在。
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10月,根据广汽埃安方面数据,其销量达到辆,同比增长%;而从上险量再看,去年10月,广汽埃安上险量为辆,环比下降25.51%,同比增幅也缩小为46.62%。这与广汽埃安自己公布的销量相差了近1.3万台。
而这样极具“水份”的数字背后,我们还看到了另一层问题:那就是广汽埃安正面临向上突围难题。
在年广汽埃安的销量构成中,AIONS和AIONY的销量双双破11万,这意味着,两款起售价不超14万元的车型,成为了广汽埃安销量构成中毫无争议的中流砥柱。如果按照上险量来计算,在其21.39万辆的全年上险量中,AIONS和AIONY的上险量分别为台和台,两款车型占到了广汽埃安上险量的86.23%,而这两款车型正是网约车的热门车型。
所以,尽管广汽埃安十分想摆脱网约车这个标签,但其看似风光的销量成绩,依然需要“网约车”这三个字来撑门面。
去年1~10月,我国乘用车营运市场新车累计销量为54万辆,其中广汽埃安以接近5万辆的销量,成为了排名第二的车企。这就意味着,每10个广汽埃安车主中,就有一名是网约车司机。
另一方面,由于B端市场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广汽埃安的操控空间就非常大。比如,同隶属于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成为广汽埃安等车型主要投放企业。网约车司机交租承担成本,如祺出行替埃安销库存,埃安帮如祺出行增加运力。好一招“左手倒右手”。
但即使这样,广汽埃安仍然成为了市场上几乎唯一压库的新能源品牌。有广汽埃安销售爆料,埃安的库存深度比达到了惊人的4.2,也就是说哪怕从今天起不从厂家进车了,库里的车也够卖4个多月......其老板曾以库存太多为理由拖欠了4个月工资。
从这个角度上说,或许广汽埃安那消失的销量,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一边自我宣传是新势力,一边在新势力宣布销量是实打实的交付量时,还是在用传统经营方式玩着压库存藏销量的旧把戏,埃安的“表里不一”可见一斑。
而事实上,埃安近几年的箱量增长也与埃安的压库行为密不可分。毕竟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们等不起其他新能源车企的提车时间。埃安,捡漏而已。
“网约车之王”的称号,除了与埃安在独立时的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相悖外,也影响了其利润空间。
据此前广汽集团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年、年、年以及年1-5月份,广汽埃安分别亏损6.21亿元、6.88亿元、13.98亿元和10.24亿元。在上述这些时间段里,广汽埃安平均每卖掉一辆车就分别要承担亏损1.48万、1.15万、1.16万和1.34万。可以说,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广汽埃安在经营效益这方面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但当我们回顾广汽埃安的发展时,就会发现其“表里不一”的不仅是销量。
2
“表里不一”的不仅是销量
早在品牌成立之初,广汽埃安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家“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在埃安品牌独立运营之初,时任广汽新能源总经理的古惠南也曾明确表示“会坚持走中高端路线”。但实际行动上来看,埃安依旧延续着“低端”标签。
年,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广汽嗅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商机。很快,在年,广汽集团旗下广汽乘用车就成立了新能源分公司。年,广汽顺势成立了广汽新能源品牌,年首款纯电车型广汽传祺GE3诞生。虽然起售价只要15万元,但这款车并未帮助广汽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研发的道路上,广汽埃安一直试图在做第二个比亚迪,但在业内看来,它既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也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这也让广汽埃安贻笑大方。
比如,从电池的研发进展来看,在看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大获成功之后,广汽埃安也跟着发布了弹匣电池、海绵硅负极电池、微晶超能铁锂电池。但无论用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均反应平平。广汽埃安方面忽略了一个问题:比亚迪从年就开始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并且在三电技术上有着长期深入的布局。但广汽是在年才进入新能源领域的,这让其始终没有抢占先发优势的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汽埃安在技术上的成果,也始终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没能力深入其中。年,广汽埃安宣布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研发成功,NEDC续航超过公里不是梦。很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直接开怼,“如果有企业宣传它们的车,既能续航公里,又能几分钟充满电,而且还特别安全和低成本,那么一定是骗子!”
而就拿埃安最为核心的技术“超快充”技术来说,此前埃安大肆宣传的“充电5分钟,行驶公里”,仅仅是在AionVPlus快充版这一个车型上才可以实现。在特定车型上这样使用,很难令人相信它的技术成熟度;更何况,快充版和入门版配置完全相同,却贵出了元,那么这样的技术是否有普及的价值?我们不禁要打个问号。
另一方面,在广汽埃安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上,我们也看到了广汽埃安的创新,只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早些时间,百度Apollo基于广汽埃安的整车平台,推出了ApolloMoon埃安版——它号称可以满足处理复杂城市交通场景自动驾驶的需要,但它其实更多的是起到展示和测试作用,并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再比如,当时在广汽传祺GS4上搭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