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极境》美中不足:题材有意义 表现显单薄
舞蹈诗《极境》剧照 本报 郭新洋 摄 郭新洋
今年是挪威科学家阿蒙森首次登上南极100周年,以我国极地科考队员勇登南极大陆经历为素材的新媒体舞蹈诗《极境》,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科协历时三年联合创作和筹备,今晚起在上戏剧院举行首轮公演。
背景气势大
昨天观看《极境》部分段落试演时,被多媒体序幕震撼。这段布满整个天幕的5分钟影像,讲述了人类对未知的地球环境的探求以及数百年来为登陆南极作出的不懈努力,画面气势磅礴,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新媒体技术营造的皑皑雪原、巍峨冰山,顿时让人眼睛一亮。景色虽然壮丽无比,环境却严酷艰险,上戏青年舞蹈演员扮演的我国科考队员们,迈出了勇敢的步伐,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终于登上南极冰穹A点。
表演太单调
这部以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语言相结合的舞台作品颇有新意,尤其是新媒体呈现的南极场景,动静相宜,融入表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但是,舞蹈和音乐显得相对逊色。第二幕刻画科考队员艰难行进过程时,演员的舞蹈仅限于课堂训练的基础动作,既看不到丰满多姿的群舞,独特的双人舞和独舞也不多,艺术的创意和想象力比较单薄,舞蹈语汇匮乏。音乐则如同伴奏,大多时间只起到烘托环境的效果,难以参与到作品之中去抒发科考队员勇敢走向极境的内心丰富情感。
作品待提高
《极境》的题材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但是,如何以舞蹈诗的形式去表现,是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课题。艺术作品如果只是停留在描绘人物形象豪迈气概的层次上,必然会显得单薄和扁平,艺术想象空间也会被压缩。只有全方位地深入到科考队员中,真实体验和感受他们的生活,才会获得有血有肉的创作素材,舞台呈现也能更加生动和饱满。据悉,《极境》的首轮公演将听取观众的反映和建议,作出修改和提高。 资深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