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期对载货汽车、专用车、挂车、乘用车等四个类别的传统汽车产品监督检查结果显示:汽车生产一致性问题涉及一些零部件生产不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汽车生产一致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务必得到保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报,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公布了对近期组织的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在载货汽车、专用车、挂车、乘用车四个类别的传统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4家企业的24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这些整车生产一致性问题基本上出自相关零部件环节。
记者了解到,这个传统汽车监督检查结果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之后发布的。一直以来,产品一致性问题导致车辆无法销售、公告产品撤销、企业资质撤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无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解决生产一致性问题,都需落实责任主体意识,建立生产一致性体系。
生产一致性问题备受相关部门重视
“整车在研发、设计完成之后要去做实验,之后便是形式认证、上公告等流程。上公告之后,汽车企业才获批生产和公告一模一样的整车。”一家传统汽车企业不愿透露身份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某汽车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生产一致性,具体来说,就是车辆生产企业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对生产一致性问题都很重视。记者了解到,年6月,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并于当年7月1日实施。此次,工信部在载货汽车、专用车、挂车、乘用车等4个类别的传统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发现共有24家企业的24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具体来看,传统载货汽车共涉及11家企业的11个车型产品,涉及制动系统、侧后防护装置、OBD系统故障指示器、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传统专用车共涉及5家企业的5个车型,涉及车身反光标识、产品标牌内容、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传统挂车共涉及5家企业的5个车型,涉及仓栅结构、制动系统测试部件、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传统乘用车共涉及3家企业的3个车型,涉及内后视镜、座椅头枕、液压制动软管等生产企业名称与《公告》备案参数不一致,不符合《公告》管理要求。
新能源汽车独立评论员曹广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拥有成熟的四大制造工艺(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其生产方式也相对成熟,大多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且行业标准也已经相对完备,生产一致性应该能够有较好的保证。
记者了解到,在年11月,工信部在组织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广汽本田、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等25家车企都被检查出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产品一致性问题也逐渐受到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