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广汽集团公布年12月产销快报显示,其中销量为18.6万辆,同比微降0.35%,年全年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降3.99%。在港股过去的年,广汽集团凭借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表现,跑赢了整体车市。
这让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又安稳渡过了一个拐点年,回顾年广汽集团大事件当中,或许最令人意外的就是12月底突然宣布的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
须知年底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的一汽、东风和长安,至今没有什么实质进展,而此前三大集团高管互换,业界早已埋下三大将要合并的猜想,而广汽与上汽之间,此前并未密切联系,也甚少有传闻,最多也就是广汽菲克有部分机构放在上海而言,因此,两家大佬突然同框,多少令业界有点措手不及。
事实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委书记的曾庆洪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委书记陈虹同为年生人,因此,今年两人都将年满59岁,按照现有国家相关规定,两人在年都将60岁退休面临“”的问题。
对于这两位汽车界“老人”而言,或许职业生涯已经看不到两大集团之间合作的实际成功,因此,成为未来事业奠基人也是一个高光时刻的好选择。
虽然有北汽徐和谊年满62岁还依然不退的先例,但是作为地方国企的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应该是没有北汽的那般优待的。因此,曾庆洪要在退休前再干一番事,推出一个新业绩亮点后,来一个功成身退,有一定的合理性。
尽管广汽与上汽无论从体量还是技术路线都存在差异,但是最终选择了走到一起,能否取得成功,套用业绩评价则是:宏观看好,具体案例未必成功。
近况不佳
对于广汽集团来说,刚刚过去的年可谓是有喜有忧:曾庆洪手上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逆转汽车寒流,保持增长,广汽传祺、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都不同程度的下滑,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根据此前广汽集团董事会决议的公告内容显示,年的销售目标为.5万辆,预计将完成.6万辆,同比下降约4.3%。
最新的统计数据则是,年累计汽车产量约.38万辆,同比减少7.76%;汽车销量约.22万辆,同比减少3.99%。
对于一位国企高管而言,功成身退或者说平安落地,应该是一种内心上的共识,毕竟广汽集团并不像北汽那样有“无人可用”的因素影响,集团层面的高管团队“人才济济”。
虽然年广汽集团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曾庆洪给0年依然制定了“继续挑战8%的增长率,销量目标继续为万辆”的目标。
这对于旗下的短板企业如广汽乘用车和广汽菲克以及广汽三菱而言,都将会是较大的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选择了在年底宣布合作,有了底一汽、东风与长安这三大汽车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业界对于广汽与上汽在年末的突然携手,并没有过多的意外。
虽然从框架协议来看,双方的合作似乎要比两年前三大集团的合作要更为广泛。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双方集团的一把手在两年后都将面临退休的问题,广汽与上汽的所谓战略合作,在近两年时间里都未必会有实质的内容,毕竟战略框架协议,只是一个框架而已。
根据协议,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将积极探讨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经营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客观而言,上汽的主要合资对象是德系(上汽大众)和美系(上汽通用)。广汽的主要合资对象是日系企业,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讨论的可能性与空间,并且两者的自主品牌都是具备一定活跃性的企业,因此,未来擦出火花的可能性或许远比更封闭的三大集团合作要高。
像一汽、东风和长安的三方合作两年时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实质进展,这未必是三大没有合作的决心,只是这种巨头之间的合作,效果和效率都很有限罢了,除非像雷诺-日产联盟那样交叉持股,又或者像PSA与FCA那样直接合并。
抱团取暖
虽然在曾庆洪的努力下,广汽集团近几年的表现不俗,业绩蒸蒸日上,例如年,广汽集团除了产销继续保持在万辆以上,在《财富》世界强的排名首次突破位,跃居第位;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广汽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最新一轮考评中名列全国第六、汽车行业第一,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技术拿下了中国内燃机学会最高奖项,公司自主研发的投入累计已达亿元。
但是,广汽集团的短板也很明显,没有对应的商用车项目,自主品牌近几年表现不佳,后起的广汽菲克与广汽三菱也遭遇SUV红海困境。
在面对下一轮汽车行业四化竞赛当中,广汽集团的规模优势并不明显,
麦肯锡此前发布研究报告称,若一家汽车企业想在“新四化”领域全面布局,至少需要在未来十年中投入0亿元的资金。
上汽集团年研发投入仅为.85亿元,广汽集团在最近几年累计研发投入为亿元,两家企业研发费用相加乘以10,离0亿元的目标还有很远。
或许,曾庆洪选择抱上汽集团大腿的主要深意就在此,毕竟上汽集团才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联合研发的成本是分摊的,风险则是共同承担,只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的,上汽集团在年《财富》强企业中排名第39位,广汽集团排名第位;上汽排在“四大四小”名单当中四大的第一位,而广汽只是四小的第二位,双方未来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平等对话和沟通,能否承担相等的风险,或许还是要等到项目落地后才能知晓。
至少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双方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未来的沟通或许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顺畅。
虽然有媒体日把广汽与上汽的合作描述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圈两大制造业巨头”的强强联手,但本质上,广汽与上汽主要还是代工厂的角色为主,自主创新的比例在各自集团内部所占比例很小,双方的自主研发的基础,也都是通过收购外方破产淘汰品牌的技术的技术上,进行再利用和逆向研发的结果。
广汽传祺近几年的困境,揭示了广汽集团在自主研发层面的底色,凸显了广汽集团的战略失误,调老将张跃赛取代年轻的郁俊主管广汽乘用车,或许是集团方面希望广汽乘用车可以先稳住阵脚,再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只是,这绝非易事。
功成身退?
作为广汽集团的第二任董事长,曾庆洪是传统的一线成长的老总,40年前,在广州汽车修理厂当汽车修理工人的曾庆洪,其职业生涯就一直与汽车行业为伍。
年,曾庆洪考取广东电视大学全日制机械制造专业。四年后毕业进入广州客车厂任技术员,后一步一步做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科长,科长,直到担任广州广客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
年7月,曾庆洪被调任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委书记;并作为中方代表担任广州本田的执行副总,随后的1年4月开始兼任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彼时的广汽集团没有如今风光,在广州标致的惨败之后,如果没有当时东风汽车的介入和帮助,当时的广州本田或许就会在其他地域开花结果,这也是为何广汽本田直到年前都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需要依靠工厂旁边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来提供发动机。
显然,知耻而后勇,在广州标致上失败的广汽人没有躺赚本田的想法,(当时本田的实力也不允许),曾庆洪能够最终走到如今的位置,也正是从广州本田开始。
因此,广汽集团在“四大四小”汽车集团当中,是唯一明确表态,“坚持合资合作不动摇”的国有汽车集团。
从年的十三五规划开始,到年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曾庆洪描述自己坚持的战略一直是“一个中心,两个不动摇,三个转变”,即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不动摇,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向质量、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
其中,“坚持合资合作不动摇”,才是广汽集团的准则,也是曾庆洪给广汽集团定下的核心基调之一,包括看到新造车势力的崛起,广汽也是最早的与蔚来这样的新造车势力成立合资公司的传统汽车集团。
相比传统几大国有汽车集团而言,身处改革开放前沿位置的广汽集团的手段和思路要更为的“实用主义”,例如看到国内SUV市场大幅升温,广汽集团旗下丰田与本田在SUV领域的产品导入较慢,广汽集团在两田之后成立的广汽三菱与广汽菲克都是以SUV为主,特别是广汽菲克,在早期导入菲亚特表现不佳的局面下,迅速切换为Jeep品牌,并且占据主动权。
只是,合资方三菱汽车与菲克汽车各自的持续羸弱,导致广汽的这两家合资项目近几年表现乏力,加上近两年整体车市的拐点,日系合资企业的稳定表现再次盖过短期爆发后滑落的广汽菲克与广汽三菱。
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身兼8个公司董事长、三个副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和一个董事职位相比,曾庆洪目前只担任了广汽集团和广汽工业的董事长职位,旗下各个板块一把手被分散到了冯兴亚、陈茂善、吴松、李少等人之上。
或许正是因为“人才济济”,广汽集团高管之间的权利分配相对平衡,集团高管各领一块,都有表现的舞台,因此也都有立功表现的机会。
如果没有意外,曾庆洪将在-2年间退休,业界普遍认为届时冯兴亚接替曾庆洪的可能性最高,但是作为广汽乘用车和广汽新能源的董事长,这两者目前对于集团的贡献十分有限,因此,广汽集团未来走势或许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无论如何,通过股权激励措施下,曾庆洪目前持有广汽集团.5万股,届时行权期满后,假设以现在广汽股价12元左右的水准来估算,曾庆洪的股权奖励收入也在一千四百万人民币左右,当然,最终实际的收益存在诸多因素影响。
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功成身退应该也是曾庆洪可以接受的选项。